慈悲道場懺法卷七
讚
天廚供。純陀最後來。饑飡麻麥充皮袋。仙人又送齋食在。雙雙牧女獻香麋。四天王捧鉢。遙望靈山拜。
天廚供。純陀最後來。饑飡麻麥充皮袋。仙人又送齋食在。雙雙牧女獻香麋。四天王捧鉢。遙望靈山拜。
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
恭聞
七佛世尊。作證明懺摩之主。七喩妙典入菩提解脱之門。富有七珍法財。具足七菩提分。旃檀林以旃檀圍繞。師子王作師子嚬呻。無願不從有求皆應。仰慈雲而廣布。同水月以含容。稽首於前證明懺法。上來奉為求懺某等。啓建 慈悲道場懺法。茲當第七卷。入檀縁起。檀信轉加慇重。緇流如法修持。幡旛彩像以莊嚴。花果香燈而間列。精誠供養。百拜虔恭。切念求懺某等。多生父母。累刦冤親。在七趣之沈淪。故無惡而不造。縱七情之妄想。乃靡所而不為。起七慢之高山。欺賢罔聖。造七漏之煩惱。背覺合塵。七聚毗尼而失守。七遮逆罪以難逃。想應多刦。未經懺悔。今生慶幸。得遇佛乘。發露向諸佛像前。滌罪於大圓鏡裹。命我現前衆等。披閲懺悔靈文。縁起有涯。悲心無極。望佛哀怜。冥熏加被。
所有十方世界中。三世一切人師子。
我以清淨身語意。一切遍禮盡無餘。
我以清淨身語意。一切遍禮盡無餘。
入懺
啓運慈悲道場懺法
一心歸命三世諸佛
南無過去毗婆尸佛
一心歸命三世諸佛
南無過去毗婆尸佛
南無尸棄佛
南無毗浮佛
南無拘留孫佛
南無拘那含牟尼佛
南無迦葉佛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當來彌勒尊佛
南無毗浮佛
南無拘留孫佛
南無拘那含牟尼佛
南無迦葉佛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南無當來彌勒尊佛
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七
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夫至德渺漠。本無言無說。然言者。德之詮。道之逕。說者理之階。聖之導。所以藉言而顯理。顯理故非言。理由言彰。言不越理。雖言理兩乖。善惡殊絕。然影響相符。未曾差濫。在於初學。要因言以會道。至於無學。乃合理而忘言。自惟凡愚。惛惑障重。於諸法門未能捨言。今識麤故。不盡其妙。見淺故。不臻其極。然言之且易。行之實難。唯聖與聖。乃得備舉。今有難言。自不能正。云何正他。爾自三業穢濁。云何勸人清淨。自不清淨。欲使他清淨。無有是處。既不堅固。何以勸人。今言行空說。便成惱他。他既生惱。何不且止。反覆尋省。寧不自愧。余是善知識。故發此言。於是整理衣服。斂容無對。今聞善知識此辭。心情慚恧。自知深過。不敢欺誷聖人。隱覆其失。今欲毀之。恐脫有人因此增福。適欲存之。復恐有人由斯生謗。進退迴遑。不知所措。且立懺法。心既是善。善法無礙。但應努力。不得計此。今唯憑世間大慈悲父。覆護攝受。既有其言。不容毀滅。正當慚愧。大眾願無觸惱。若微與理合。相與因此懺法。改往修來。為善知識。如其不會眾心。願布施歡喜。不成惡知識。猶為菩提眷屬。
自慶第十
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從歸依以來。知至德可憑。斷疑懺悔。則罪惑俱遣。續以發心。勸獎兼行。怨結已解。逍遙無礙。豈得不人人踊躍歡喜。所應自慶。今宣其意。經云八難。一者地獄。二者餓鬼。三者畜生。四者邊地。五者長壽天。六者雖得人身。癃殘百疾。七者生邪見家。八者生於佛前。或生佛後。有此八難。所以眾生輪迴生死。不得出離。我等相與生在如來像法之中。雖不值佛。而慶事猶多。凡難之為語。罪在於心。若心生疑。非難成難。心若無疑。是難非難。何以知之。第八難云。生在佛前。或在佛後。是名為難。而城東老母。與佛同生。一世共佛。俱在一處。而不見佛。故知心疑是難。未必異世。皆云是難。波旬懷惡。生陷地獄。龍聞說法。便得悟道。當知不必在於人天。便言非難。心苟不善。稟報不殊。六天之貴。墜在地獄。畜生之賤。超登道場。是則心邪故。輕難成重。心正故。重難無礙。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以心礙故。觸向成難。心能正者。則難非難。舉此一條。在處可從。故知佛前佛後。無非正法。邊地畜生。莫非道處。今若正心。則無復八難。如其疑惑。則難成無量。如是自慶。事實不少。大眾日用。不知其功。今略陳管見。示自慶之端。若知自慶。則復應須修出世心。何者自慶。佛言。地獄難免。相與已得。免離此苦。是一自慶。餓鬼難脫。相與已得。遠離痛切。是二自慶。畜生難捨。相與已得。不受其報。是三自慶。生在邊地。不知仁義。相與已得。共住中國。道法流行。親承妙旨。是四自慶。生長壽天。不知植福。相與已得。復樹良因。是五自慶。人身難得。一失不返。相與已得。各獲人身。是六自慶。六根不具。不預善根。相與已得清淨。向深法門。是七自慶。世智辯聰。反成為難。相與一心歸憑正法。是八自慶。佛前佛後。復謂為難。或云面不覩佛。又為大難。相與已能發大善願。於未來世。誓拔眾生。不以不覩如來為難。但一見色像。一聞正法。自同在昔。鹿苑初唱。事貴滅罪。生人福業。不以不見佛故。稱之為難。佛言。見佛為難。相與已得。瞻對尊像。是九自慶。佛言。聞法復難。相與已得。餐服甘露。是十自慶。佛言。出家為難。相與已得。辭親割愛。歸向入道。是十一自慶。佛言。自利者易。利他為難。相與今日。一瞻一禮。普為回向。十方一切。是十二自慶。佛言。捍勞忍苦為難。相與今日。各自翹勤。為善不懈。是十三自慶。佛言。讀誦為難。我今時得披覽經典。是十四自慶。坐禪為難。而今見有息心定意者。是十五自慶。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如是自慶。事多無量。非復弱辭。所能宣盡。凡人處世。苦多樂少。一欣一喜。尚不可諧。況今相與。有多無礙。得此無礙。皆是十方三寶威力。宜各至心。懷憶此恩。等一痛切。五體投地。奉為國王帝主。土境人民。父母師長。上中下座。信施檀越。善惡知識。諸天諸仙。護世四王。聰明正直。天地虛空。主善罰惡。守護持呪。五方龍王。龍神八部。諸大魔王。五帝大魔。一切魔王。閻羅王。泰山府君。五道大神。十八獄主。并諸官屬。廣及三界六道。無窮無盡。含情抱識。有佛性者。至誠歸依。十方盡虛空界。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心。同加攝受。以不可思議神力。覆護拯接。令諸天諸仙。一切神王。廣及三界六道。一切眾生。從今日去。越生死海。到於彼岸。行願早圓。俱登十地。入金剛心。成等正覺。
警緣三寶第十一
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宜復人人。緣念三寶。何以故爾。若使不知三寶。云何得起慈心。愍念眾生。若使不知三寶。云何得起悲心。救攝一切。若使不知三寶。云何得起平等心。怨親同觀。若使不知三寶。云何能得妙智。證無上道。若使不知三寶。云何明了二空。真實無相。佛言。人身難得。今已得。信心難生。今已生。我等今者。歸憑三寶。而眼不見地獄餓鬼。拔如吐火之色。耳不聞地獄餓鬼。苦楚熱惱之聲。鼻不聞地獄餓鬼。剝裂膿血之氣。舌不嘗臭穢腐敗之味。身不觸鑊湯爐炭寒冰之苦。意常得知佛為無上慈悲之父。作大醫王。知一切法。為諸眾生病之良藥。知諸賢聖。為一切眾生看病之母。意常警緣三寶護世。有識念處。我常得知。我等今日。雖不值佛。生在末法。具有信心。六根清淨。無諸衰惱。優遊適性。往來無礙。此之勝報。莫非宿緣。三寶恩力。又令今世發菩提心。諸如此益。非可具說。豈得不人人報恩供養。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一切功德。供養中最。故經說言。惟念過去世。供養為輕微。蒙報歷遐刦。餘福值世尊。又經言。設欲報者。起塔精舍。燈燭旛蓋。香華茵褥。種種供養。將來之世。自受其福。雖是供養。非報佛恩。欲報佛恩。唯發菩提心。立四弘誓。造無量緣。莊嚴身相。修淨土行。是為智者。知恩報恩。今日道場。同業大眾。諸佛慈悲。恩不可報。菩薩摩訶薩。碎身猶不能報萬分之一。況我凡夫而能報者。眾等唯當依經所說。利人為上。各各至心。五體投地。普為十方。無窮無盡。四生眾生。歸依世間。大慈悲父。
南無彌勒佛
南無釋迦牟尼佛
南無德寶佛
南無應名稱佛
南無華身佛
南無大音聲佛
南無辯才讚佛
南無金剛珠佛
南無無量壽佛
南無珠莊嚴佛
南無大王佛
南無德高行佛
南無高名佛
南無百光佛
南無喜悅佛
南無龍步佛
南無意願佛
南無寶月佛
南無滅已佛
南無喜王佛
南無調御佛
南無喜自在佛
南無寶髻佛
南無離畏佛
南無寶藏佛
南無月面佛
南無淨名佛
南無無邊身菩薩
南無觀世音菩薩
又復歸依。如是十方。盡虛空界。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。覆護衆生力。大方便力。不思議力。令修懺衆等。普及法界。一切有情。願生生世世。在在處處。常聞三寶之名。常瞻三寶之相。常蒙三寶光明。照曜身心。常蒙三寶慈悲。覆護身心。常獲三寶神力。拔濟身心。常獲三寶智慧。開悟身心。悟無生忍。證真實相。又願生生世世。在在處處。常知三寶之因。常念三寶之徳。常稱讚三寶。常恭敬三寶。常供養三寶。常修建三寶。常護持三寶。常相續三寶。以此警縁三寶。知恩報恩。人人各獲六根清淨。五眼圓明。四無量心。四無礙智。應念現前。六神通力。六波羅蜜。隨心自在。盡未來際。饒益有情。行願圓成。倶登正覺。
南無釋迦牟尼佛
南無德寶佛
南無應名稱佛
南無華身佛
南無大音聲佛
南無辯才讚佛
南無金剛珠佛
南無無量壽佛
南無珠莊嚴佛
南無大王佛
南無德高行佛
南無高名佛
南無百光佛
南無喜悅佛
南無龍步佛
南無意願佛
南無寶月佛
南無滅已佛
南無喜王佛
南無調御佛
南無喜自在佛
南無寶髻佛
南無離畏佛
南無寶藏佛
南無月面佛
南無淨名佛
南無無邊身菩薩
南無觀世音菩薩
又復歸依。如是十方。盡虛空界。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。覆護衆生力。大方便力。不思議力。令修懺衆等。普及法界。一切有情。願生生世世。在在處處。常聞三寶之名。常瞻三寶之相。常蒙三寶光明。照曜身心。常蒙三寶慈悲。覆護身心。常獲三寶神力。拔濟身心。常獲三寶智慧。開悟身心。悟無生忍。證真實相。又願生生世世。在在處處。常知三寶之因。常念三寶之徳。常稱讚三寶。常恭敬三寶。常供養三寶。常修建三寶。常護持三寶。常相續三寶。以此警縁三寶。知恩報恩。人人各獲六根清淨。五眼圓明。四無量心。四無礙智。應念現前。六神通力。六波羅蜜。隨心自在。盡未來際。饒益有情。行願圓成。倶登正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